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聚焦

国家重点专项课题出炉 保健食品基础研究领衔

1月19日,国家科技部官网发布《“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 》(全文请见附件),征意期限截止至2018年2月2日。“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及功能评价基础研究”作为开篇子课题,被列入“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课题目录。

 

据庶正康讯统计,“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及功能评价基础研究”的研究内容暂包含九个大项,而最终将从八类指标进行考核。

保健食品重点专项研究内容
一 重点研究保健食品常用重点原料、糖类(单糖及其衍生物、白砂糖等)、蛋白质(酪蛋白、乳清蛋白等)、功能性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功能肽(小分子蛋白肽)等食品原料的基本特性,重点分析评价保健食品其原料中的高风险物质和监测识别技术方法;

二 开展重点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不同制备工艺产生(或导致)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研究,重点关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的原料加工、高效提取、分离、改性、纯化精制等关键技术(如色谱分离、膜过滤、物化改性等),分析和快速检测生产过程中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细菌、致敏原等危险物质的浓缩和积累;

三 全面完善现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生物模型、人体试食试验中受试者的纳入标准、评价方法及人体试食评价规范,对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等7种欠缺人体试食评价的功能方法进行重点研究并提出适宜的评价体系;

四 开展保健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价、管控与预警技术;

五 建立个性化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行业的保健食品原料预警通道,研发危险因子识别及控制关键技术,显著提高原料制备工艺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六 开展基于计算毒理学的保健食品原料典型风险物质的毒性预测、验证和安全评价模型的基础研究;

七 重点研究利用人源性细胞、组织芯片或者器官芯片等技术方法,开展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中重要污染物质毒理体外评价模型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八 研究构建重点涵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存在风险隐患的保健食品内源性风险物质的基础毒理数据库;

九 集成技术建立关键控制点和多个技术指标,试验性验证多种原料在保健食品产品中的功能性和产品综合产率。

附件: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