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铵 GB 1888-89
Food additive Ammonium bicarbonate 代替GB 1888-80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氨水吸收二氧化碳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也适用于以此法制 得的并加有经卫生部批准允许使用的防结块剂的碳酸氢铵。该产品用于食品加工中作疏 松剂。 分子式:NH4HCO3 分子量:79.06(按1985年国际原子量)
2 引用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601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 8450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 GB 8451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3 技术要求 3.1 外观:白色粉状结晶。 3.2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 指 标 项 目 ┃ 指 标 ━━━━━━━━━━━━━━━╋━━━━━━━ 总碱量(以NH4HCO3计),% ┃ 99.2~101.0 氯化物(以Cl计)含量,% ≤ ┃ 0.007 硫化物(以S计)含量,% ≤ ┃ 0.0002 硫酸盐(以SO4计)含量,% ≤ ┃ 0.007 灰分,% ≤ ┃ 0.008 铁(Fe)含量,% ≤ ┃ 0.002 砷(As)含量,% ≤ ┃ 0.0002 重金属(以Pb计)含量,% ≤ ┃ 0.0005 ━━━━━━━━━━━━━━━┻━━━━━━━
4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相应纯度 的水。 本标准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 GB 601、GB 602、GB 603之规定制备。 4.1 鉴别 4.1.1 试剂和溶液 4.1.1.1 盐酸(GB 622):1+1溶液; 4.1.1.2 氢氧化钙(HGB 3408):称量3g氢氧化钙(精确到0.1g),置于试剂瓶中,加1000mL 水,盖上瓶塞,用力振摇后,放置1h。用时取上层清液; 4.1.1.3 氯化汞(HG 3--1068):65g/L溶液; 4.1.1.4 酚酞:10g/L乙醇溶液。 4.1.2 鉴别方法 试样加入盐酸溶液(4.1.1.1)即泡沸产生二氧化碳。此气体通入氢氧化钙溶液(4.1.1 .2)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取试液,加入氯化汞溶液(4.1.1.3)即生成白色沉淀。 取试液,加入酚酞溶液(4.1.1.4)应不变色或呈微红色。 4.2 总碱量的测定 4.2.1 原理 试样中加入过量硫酸标准溶液,在指示剂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返滴定。 4.2.2 试剂和溶液 4.2.2.1 硫酸(GB 625):c(1/2H2SO4)约为0.5mol/L标准溶液; 4.2.2.2 氢氧化钠(GB 629):c(NaOH)约为0.5mol/L标准溶液; 4.2.2.3 95%乙醇(GB 679); 4.2.2.4 甲基红(HG 3--958)-亚甲基蓝(HGB 3394)混合指示液:称量0.1g甲基红溶于50 mL 95%乙醇(4.2.2.3)中,再加入0.05g亚甲基蓝,溶解后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混匀。 4.2.3 测定手续 用称量瓶迅速称量1g试样(精确到0.0002g),立即用水洗入预先盛有50.00mL硫酸标准 溶液(4.2.2.1)的250mL锥形瓶中,摇动锥形瓶使试样反应完全。加热煮沸赶出二氧化碳, 冷却后加入3~4滴混合指示液(4.2.2.4),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4.2.2.2)滴定至溶液呈灰 色即为终点。 4.2.4 结果的表示和计算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总碱量(以NH4HCO3计)(X1)按式(1)计算:
(V1·c1-V2·c2)×0.07906 X1=━━━━━━━━━━━━━━×100 m (V1·c1-V2·c2)×7.906 =━━━━━━━━━━━━ …………………………………(1) m
式中:V1——加入硫酸标准溶液(4.2.2.1)体积,mL; c1——硫酸标准溶液(4.2.2.1)浓度,mol/L; V2——滴定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4.2.2.2)体积,mL; c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4.2.2.2)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0.07906——与1.00mL硫酸溶液c(1/2H2SO4)=1.000mol/L相当的碳酸氢铵以克表示的质量。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3%。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4.3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4.3.1 方法1——电位滴定法(仲裁法) 4.3.1.1 原理 在酸性的丙酮(或乙醇)水溶液中,以银-硫化银电极为测量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由电位突跃确定反应终点。 4.3.1.2 试剂和溶液 4.3.1.2.1 丙酮(GB 686); 4.3.1.2.2 95%乙醇(GB 679); 4.3.1.2.3 过氧化氢(GB 6684):1+9溶液; 4.3.1.2.4 硝酸(GB 626):1+2溶液; 4.3.1.2.5 硝酸钾(GB 647):室温下饱和溶液; 4.3.1.2.6 溴酚蓝(HGB 3--1224):1g/L乙醇溶液; 4.3.1.2.7 无水碳酸钠(GB 639):50g/L溶液; 4.3.1.2.8 氯化钠(GB 1253基准试剂c(NaCl)=0.005mol/L标准溶液:称量2.922g预先 在500~600℃下灼烧至恒重的氯化钠(精确到0.0002g),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全部移 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10mL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3.1.2.9 硝酸银(GB 670)c(AgNO3)约为0.005mol/L标准溶液: 配制:称量0.875g硝酸银(精确到0.001g),溶于1000mL水中,摇匀,贮存于棕色瓶中。 标定:用移液管移取5mL氯化钠标准溶液(4.3.1.2.8),置于150mL烧杯中,加5mL水、1 滴溴酚蓝指示液(4.3.1.2.6),滴加硝酸溶液(4.3.1.2.4)至溶液刚呈黄色为止,再加30mL 丙酮(4.3.1.2.1)。放入电磁搅拌子,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4.3.1.3.4)上,开动搅拌器。 把参比电极(4.3.1.3.2)和测量电极(4.3.1.3.3)插入溶液中,连接电位计(4.3.1.3.1)接 线,调整电位计零点,记录起始电位值。 用待标定的硝酸银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先加入4.00mL,再每次加入0.10mL,记录每次 加入硝酸银标准溶液后的总体积及相应的电位值E。计算出连续增加的电位值△1E和△ 1E之间的差值△2E。△1E的最大值即为滴定终点。终点后再加入0.10mL硝酸银标准溶液 (4.3.1.2.9),记录一个电位值E。 滴定至终点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按式(2)计算: b V=V0+V1·━━ ……………………………………………(2) B
式中: V0——电位增量值△1E达最大值前所加入硝酸银标准溶液(4.3.1.2.9)总体积,mL; V1——电位增量值△1E达最大值前最后一次加入的硝酸银标准溶液(4.3.1.2.9) 体积,mL; b——△2E最后一次正值; B——△2E最后一次正值和第一次负值的绝对值之和。 记录格式举例如表2。 表2 ━━━━━━━━━┳━━━━┳━━━━┳━━━━━━━━━ 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电位值 E┃ △1E ┃ △2E mL ┃ mV ┃ mV ┃ mV ━━━━━━━━━╋━━━━╋━━━━╋━━━━━━━━━ 4.80 ┃ 176 ┃ 35 ┃ ━━━━━━━━━╋━━━━┫ ┃ +37 4.90 ┃ 211 ┣━━━━┫ ━━━━━━━━━╋━━━━┫ 72 ┣━━━━━━━━━ 5.00 ┃ 283 ┣━━━━┫ -49 ━━━━━━━━━╋━━━━┫ 23 ┣━━━━━━━━━ 5.10 ┃ 306 ┣━━━━┫ -10 ━━━━━━━━━╋━━━━┫ 13 ┣━━━━━━━━━ 5.20 ┃ 319 ┣━━━━┫ ━━━━━━━━━╋━━━━┫ ┃ 5.30 ┃ 330 ┃ ┃ ━━━━━━━━━┻━━━━┻━━━━┻━━━━━━━━━ 37 V=4.90+0.10×━━━━ =4.94 37+49 说明:第一、二栏分别记录所加入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和对应的电位值E。第 三栏记录连续增加的电位值△1E。第四栏记录增加的电位值△1E之间的差值△2E,此值有 正负。 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按式(3)计算: c1·V2 c=━━━━━ …………………………………………………(3) V 式中:c1——所取氯化钠标准溶液(4.3.1.2.8)浓度,mol/L; V1——所取氯化钠标准溶液(4.3.1.2.8)体积,mL; V——滴定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4.3.1.2.9)体积,mL。 4.3.1.2.10 氯化钾(GB 646):室温下饱和溶液; 4.3.1.2.11 氯化钠(GB 1266):c(NaCl)约为0.2mol/L溶液; 4.3.1.2.12 硫化钠(HG 3--905):c(Na2S)约为0.2mol/L溶液。 4.3.1.3 仪器设备 一般实验室用仪器和: 4.3.1.3.1 电位计:精度为2mV/格,量程为-500~+500mV; 4.3.1.3.2 参比电极:双液接型甘汞电极,内充氯化钾溶液(4.3.1.2.10),滴定时外套管 内盛硝酸钾溶液(4.3.1.2.5)和甘汞电极相连接; 4.3.1.3.3 测量电极:银-硫化银电极(或银离子选择电极、氯离子选择电极)。 制备方法:用金相砂纸(M14)将长为15~20cm、直径为0.5mm的银丝打磨光亮,再用95% 乙醇(4.3.1.2.2)浸泡的脱脂棉擦洗干净,晾干,浸没于适量的氯化钠溶液(4.3.1.2.11)和 硫化钠溶液(4.3.1.2.12)的等体积混合液中(温度约25℃)。浸泡深度为3~5cm,浸泡至银 丝表面形成黑色硫化银涂层。取出用水洗净后备用。 所制备的电极用硝酸银标准溶液对氯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时,终点突跃值应大于60mV; 4.3.1.3.4 电磁搅拌器; 4.3.1.3.5 微量滴定管:分度值0.02mL。 4.3.1.4 测定手续 4.3.1.4.1 试液的设备 称量10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15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加2滴过氧化氢溶液 (4.3.1.2.3)、0.5mL碳酸钠溶液(4.3.1.2.7),缓慢加热至沸赶尽二氧化碳和氨,然后在水 浴上蒸发至干,冷却后加水至总体积为10mL,加1滴溴酚蓝指示液(4.3.1.2.6),滴加硝酸溶 液(4.3.1.2.4)至溶液恰呈黄色为止。 4.3.1.4.2 空白试液的制备 在150mL烧杯中,加30mL水,以下操作按4.3.1.4.1条所述,从“……再加2滴过氧化氢 ……”开始进行。 4.3.1.4.3 测定 在制备好的试液(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