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GB 1887-90
碳酸氢钠 代替GB 1887-87
Food additive Sodium bicarbonate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碳酸钠为原料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该产品主要用于食品加
工中作疏松剂。
分子式:NaHCO3
相对分子质量:84.01(按1987年国际原子量)
2 引用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601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 6678 化工产品采样茉?br> GB 8450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
GB 8451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3 技术要求
3.1 外观:白色粉状结晶。
3.2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应符合下表要求。
━━━━━━━━━━━━━━━━━━━━━━━┳━━━━━━━━━━━━━━━
指 标 项 目 ┃ 指 标
━━━━━━━━━━━━━━━━━━━━━━━╋━━━━━━━━━━━━━━━
总碱量(以NaHCO3计),% ≥ ┃ 99.0
━━━━━━━━━━━━━━━━━━━━━━━╋━━━━━━━━━━━━━━━
砷(As)含量,% ≤ ┃ 0.000 1
━━━━━━━━━━━━━━━━━━━━━━━╋━━━━━━━━━━━━━━━
重金属(以Pb计)含量,% ≤ ┃ 0.000 5
━━━━━━━━━━━━━━━━━━━━━━━╋━━━━━━━━━━━━━━━
干燥失重,% ≤ ┃ 0.20
━━━━━━━━━━━━━━━━━━━━━━━╋━━━━━━━━━━━━━━━
pH值 ≤ ┃ 8.6
━━━━━━━━━━━━━━━━━━━━━━━╋━━━━━━━━━━━━━━━
铵盐 ┃ 通过试验
━━━━━━━━━━━━━━━━━━━━━━━╋━━━━━━━━━━━━━━━
澄清度 ┃ 通过试验
━━━━━━━━━━━━━━━━━━━━━━━┻━━━━━━━━━━━━━━━
4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
的水。
本标准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
GB 601、GB 602和GB 603之规定制备。
4.1 鉴别
4.1.1 试剂和材料
4.1.1.1 盐酸(GB 622);
4.1.1.2 硫酸镁(GB 671):120g/L溶液;
4.1.1.3 氧化钙(GB 1262)饱和溶液:
称取约3g氧化钙,精确至0.1g,置于试剂瓶中,加入1 000mL水,盖上瓶塞,用力振摇后,
放置澄清。使用时取上层清液。
4.1.2 鉴别方法
4.1.2.1 用盐酸润湿铂丝,在火焰上燃烧至无色,再蘸取少许试验溶液在火焰上燃烧,火焰
即呈鲜黄色。
4.1.2.2 在试验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放出二氧化碳气,通入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即生成白色
混浊液。
4.1.2.3 在试验溶液中滴加硫酸镁溶液时,在常温下无沉淀,煮沸后产生白色沉淀。
4.2 总碱量的测定
4.2.1 方法提要
试料溶于水,以溴甲酚绿-甲基红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4.2.2 试剂和材料
4.2.2.1 盐酸(GB 622):c(HCl)约为1mol/L标准滴定溶液;
4.2.2.2 溴甲酚绿(HG 3--1220)-甲基红(HG 3--958)指示液:取3份1g/L溴甲酚绿乙醇溶
液与1份2g/L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匀。
4.2.3 分析步骤
称取约2.5g试样,精确至0.000 2g,置于锥形瓶中,加50mL水使其溶解,然后再滴加10
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试验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为暗红
色后,煮沸2min,冷却至室温,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继续滴定至暗红色为终点。
4.2.4 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总碱量(以NaHCO3计)(X1)按式(1)计算:
c·v×0.084 01 8.401×c·v
X1=━━━━━━━×100=━━━━━━━ ……………………(1)
m m
式中: 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实际浓度,mol/L;
v——滴定所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
m——试料质量;
0.08401——与1.0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碳酸
氢钠的质量。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4.2.5 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4.3 砷含量的测定——砷斑法
4.3.1 方法提要
同GB 8450中第2.1条。
4.3.2 试剂和材料
4.3.2.1 盐酸(GB 622);
4.3.2.2 碘化钾(GB 1272);
4.3.2.3 无砷锌(GB 2304);
4.3.2.4 氯化亚锡(GB 638):400g/L溶液。
称取约40g氯化亚锡(SnCl2·2H2O),精确至0.1g,置于烧杯中,加40mL盐酸溶解,用水
稀释至100mL。
4.3.2.5 砷标准溶液:0.001 0mgAs/mL。
按GB 602之规定配制后,用移液管移取10mL溶液,置于1 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
刻度,摇匀。此溶液使用时配制。
4.3.2.6 乙酸铅(HG 3--974)棉花;
4.3.2.7 溴化汞(GB 1398)试纸。
4.3.3 仪器、设备
同GB 8450中第2.3条。
4.3.4 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测砷装置的锥形瓶中,加40mL水溶解后,用盐酸中和
至中性(用pH试纸检验)再过量6mL,摇匀。加入1g碘化钾、0.2mL氯化亚锡溶液,摇匀。放
置10min后,加入3g无砷锌。立即装上预先装有乙酸铅棉花和溴化汞试纸的测砷管。在20
~30℃的暗处放置1~1.5h。取下溴化汞试纸与标准色斑进行比较,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用移液管移取1mL砷标准溶液,置于测砷装置的锥形瓶中,以下操作从“加40mL
水……”开始和试料同时同样进行。
4.4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4.4.1 方法提要
同GB 8451中第2章。
4.4.2 试剂和材料
4.4.2.1 盐酸(GB 622):1+4溶液;
4.4.2.2 氨水(GB 631):1+2溶液;
4.4.2.3 冰乙酸(GB 676):1+15溶液;
4.4.2.4 饱和硫化氢水:使用时配制;
4.4.2.5 铅标准溶液:0.010mgPb/mL。
按GB 602之规定配制后,用移液管移取10mL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此溶液使用时配制。
4.4.2.6 酚酞(GB 10729):10g/L指示液。
4.4.3 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10mL水,再缓慢加入8mL盐酸溶液,煮
沸5min,冷却后,加1滴酚酞指示液,用氨水溶液中和至试液呈粉红色。全部移入50mL比色管
中,加水至约30mL,加入2mL乙酸溶液和10mL饱和硫化氢水,加水至刻度,摇匀。在暗处放置
10min后,和标准比较,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用移液管移取1mL铅标准溶液,置于烧杯中,以下操作从~###~加10mL水……”开始和
试料同时同样进行。
4.5 干燥失重的测定
4.5.1 分析步骤
在已恒重的称量瓶(φ50mm×30mm)中称取约5g试样,精确至0.000 2g,慢慢摇动称量
瓶使试料厚度均匀。置于61~65℃电热恒温干燥箱中,打开称量瓶盖,干燥10min后, 取出,
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量。
4.5.2 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干燥失重(X2)按式(2)计算:
m1-m2
X2=━━━━×100 ……………………………………(2)
m
式中:m1——干燥前称量瓶和试料质量,g;
m2——干燥后称量瓶和试料质量,g;
m——试料质量,g。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二位小数。
4.5.3 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4.6 pH值的测定
4.6.1 仪器、设备
4.6.1.1 酸度计:最小分度0.1pH。带有甘汞参比电极和玻璃测量电极。
4.6.2 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烧杯中,加10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后,在酸度计
上测量试验溶液的pH值。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4.6.3 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5,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4.7 铵盐的检验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试管中,加10mL水溶解。在加热至沸过程中无氨味。
4.8 澄清度的检验
4.8.1 试剂和材料
4.8.1.1 六次甲基四胺(GB 1400):100g/L溶液。
称量10.0g预先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4h的六次甲基四胺,精确到0.1g,置于烧杯中,加
少量水溶解,全部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8.1.2 硫酸联氨(GB 698):10g/L溶液。
称量1.0g预先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4h的硫酸联氨,精确到0.1g,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水
溶解,全部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8.1.3 标准比浊液:用移液管移取25mL六次甲基四胺溶液和25mL硫酸联氨溶液置于试剂
瓶中,摇匀,室温下放置24h。有效日期60d。
用移液管移取15mL混合溶液,置于1 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有效期1d。
4.8.2 分析步骤
称量1.00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溶解,摇匀。放置5min
后,与标准比较,对着黑色背景,从比色管上方观察,试验溶液的澄清度不得低于规定的标准
比浊液所示的澄清度。
标准比浊液的澄清度是用移液管移取5mL标准比浊液,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
摇匀。
5 检验规则
5.1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应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质量
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每批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生产日期、
批号、净重、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证明及本标准编号。
5.2 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所收到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进行验收。
5.3 每批产品重量不超过100t。
5.4 按GB 6678中第6.6条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采样时,将采样器自包装袋中心垂直线插入至料层深度的3/4处采样。每袋采样不少于50g。将所采样品充分混合以四分法缩分到500g,分别装入两个干燥、清洁的带磨口塞的瓶中密封。瓶上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