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标准法规

食品添加剂盐酸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盐酸 GB 1897-86

Food additive Hydrochloric acid 代替GB 1897-80
━━━━━━━━━━━━━━━━━━━━━━━━━━━━━━━━━━━━━━
本标准适用于隔膜法电解食盐所得的氯气和氢气,经合成而制得的盐酸,在合成食品
加工中应用。
分子式:HCl
分子量:36.46(按1983年国际原子量)

1 技术要求
1.1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1.2 本产品应符合表1要求:
表 1
━━━━━━━━━━━━━━━┳━━━━━━━━━━━━━━
┃ 指 标
指 标 名 称 ┣━━━━┳━━━━┳━━━━
┃ S-31 ┃ S-33 ┃ S-35
━━━━━━━━━━━━━━━╋━━━━╋━━━━╋━━━━
总酸度(以HCl%计) ≥ ┃ 31.0 ┃ 33.0 ┃ 35.0
━━━━━━━━━━━━━━━╋━━━━╋━━━━╋━━━━
铁,% ≤ ┃ 0.005 ┃ 0.005 ┃ 0.005
━━━━━━━━━━━━━━━╋━━━━╋━━━━╋━━━━
硫酸盐(以SO4%计) ≤ ┃ 0.007 ┃ 0.007 ┃ 0.007
━━━━━━━━━━━━━━━╋━━━━╋━━━━╋━━━━
游离氯及溴(以Cl%计) ≤ ┃ 0.003 ┃ 0.003 ┃ 0.003
━━━━━━━━━━━━━━━╋━━━━╋━━━━╋━━━━
灼烧残渣,% ≤ ┃ 0.05 ┃ 0.05 ┃ 0.05
━━━━━━━━━━━━━━━╋━━━━╋━━━━╋━━━━
重金属(以Pb%计) ≤ ┃ 0.0005┃ 0.0005┃ 0.0005
━━━━━━━━━━━━━━━╋━━━━╋━━━━╋━━━━
砷,% ≤ ┃ 0.0001┃ 0.0001┃ 0.0001
━━━━━━━━━━━━━━━┻━━━━┻━━━━┻━━━━
2 检验方法
鉴别和测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水和试剂需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离子交换水和分
析纯以上试剂。
2.1 鉴别
2.1.1 试剂和溶液
2.1.1.1 硝酸银(GB 670-77):2%(m/V)溶液。
2.1.1.2 氨水(GB 631-77):2 3氨水溶液。
2.1.1.3 甲基橙(HGB 3089-59):0.1%(m/V)溶液。
2.1.2 鉴别方法
2.1.2.1 量取本产品1.0ml于50ml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2.1.1.1),即产生白色乳状沉
淀。能在氨溶液(2.1.1.2)中溶解,在硝酸中不溶解。
2.1.2.2 量取本产品1.0ml于100ml水中,加2滴甲基橙溶液(2.1.1.3),该水溶液为强酸
性。
2.1.3 鉴定结论
以上两项试验给出正反应,即可确定本产品为盐酸。
2.2 总酸度的测定
2.2.1 试剂和溶液
2.2.1.1 氢氧化钠(GB 629-81):1N标准溶液,按GB 601-77《化学试剂 标准溶液制
备方法》配制和标定。
2.2.1.2 甲基橙(HGB 3089-59):0.1%(m/V)溶液。
2.2.2 测定方法
吸取约3.0ml试样,置于内装15ml水已称重的锥形瓶中,称重,称准至0.0002g,小心混
匀,加入1~2滴甲基橙溶液(2.2.1.2),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2.1.1)滴定至黄色为终点。
2.2.3 总酸度结果的计算
总酸度(X1)以HCl重量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N×V×0.03646
X1=━━━━━━━━×100…………………………………(1)
m
式中: 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V——滴定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03646——1毫克当量氯化氢的重量,g。
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2.3 铁的测定——邻菲(口罗)啉分光光度法(仲裁法)
原理:
用盐酸羟胺将全部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在乙酸钠-冰乙酸缓冲溶液中,控制pH值
在4.5的情况下,二价铁离子与邻菲(口罗)啉反应生成桔红色铁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可在波
长510nm处测定光密度。
2.3.1 试剂和溶液
2.3.1.1 邻菲(口罗)啉(GB 1293-77):0.2%(m/V)按GB 603-77《化学试剂 制剂及制
品制备方法》配制。
2.3.1.2 盐酸羟胺(HG3-967-76):10%(m/V)溶液。
2.3.1.3 盐酸(GB 622-77):1 1溶液。
2.3.1.4 乙酸钠(GB 693-77)-冰乙酸(GB 676-78)缓冲溶液:pH≈4.5,按GB 603-77
配制。
2.3.1.5 铁标准溶液(1ml含0.01mg铁):按GB 602-77《化学试剂 杂质标准溶液制备
方法》配制,使用时稀释10倍。
2.3.1.6 氨水(GB 631-77):1 1溶液。
2.3.2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和分光光度计;带有1cm厚的比色皿。
2.3.3 标准溶液的制备
2.3.3.1 用盐酸(2.3.1.3)清洗全部玻璃仪器后,洗净干燥。
2.3.3.2 用微量滴定管向六只50ml容量瓶中,按表2分别加入一定体积铁标准溶液
(2.3.1.5)。
表 2
━━━┳━━━━━━━━━━━┳━━━━━━━━
序 号┃加入铁标准溶液体积,ml ┃相当于铁量,mg
━━━╋━━━━━━━━━━━╋━━━━━━━━
1 ┃ 0 ┃ 0
━━━╋━━━━━━━━━━━╋━━━━━━━━
2 ┃ 2 ┃ 0.02
━━━╋━━━━━━━━━━━╋━━━━━━━━
3 ┃ 4 ┃ 0.04
━━━╋━━━━━━━━━━━╋━━━━━━━━
4 ┃ 6 ┃ 0.06
━━━╋━━━━━━━━━━━╋━━━━━━━━
5 ┃ 8 ┃ 0.08
━━━╋━━━━━━━━━━━╋━━━━━━━━
6 ┃ 10 ┃ 0.10
━━━┻━━━━━━━━━━━┻━━━━━━━━
在每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ml盐酸羟胺溶液(2.3.1.2)、5ml乙酸钠-冰乙酸(2.3.1.4)
和2ml邻菲(口罗)啉溶液(2.3.1.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15min。
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序号1容量瓶的标准溶液做空白溶液,移入1cm比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10nm
处,调光密度为零。以序号2~6容量瓶的标准溶液含铁的量(mg)为横坐标,相应的光密度为
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3.5 空白试验
测定试样的同时,按同样步骤,加同样试剂及用量做空白试验,但不加试样。
2.3.6 试样的测定
取10g试样以相对密度换算成体积(ml),移入内装50ml水的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摇匀。从中移取10ml试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氨水(2.3.1.6)调至试液的pH值为2~3。
于上述容量瓶中,加1ml盐酸羟胺溶液(2.3.1.2),加5ml乙酸钠-冰乙酸(2.3.1.4)和2ml
邻菲(口罗)啉(2.3.1.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15min。按绘制标准曲线条件,用空白溶液
调至光密度为零时测定试样光密度。根据标准曲线(2.3.4)查出试样含铁量(mg)。
2.3.7 铁的百分含量(X2)按式(2)计算:
G1 G1
X2=━━━━━━×100=━━ …………………………(2)
10 G
G×━━×1000
100
式中:G1——根据标准曲线查出铁的量,mg;
G2——试样质量,g。
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005%,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2.4 硫酸盐的测定
2.4.1 试剂和溶液
2.4.1.1 盐酸(GB 622-77):6N溶液,按GB 601-77配制。
2.4.1.2 氯化钡(GB 652-78):5%(m/V)溶液。
2.4.1.3 硫酸盐标准溶液:1ml溶液含0.01mgSO4,按GB 602-77配制后稀释10倍。
2.4.2 测定方法
取10g试样,置于烧杯中,在水浴上蒸干,以适量的水溶解残渣(必要时过滤),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吸取10ml溶液注入50ml比色管中,加入1ml盐酸溶液(2.4.1.1),在不
断振摇下滴加5ml氯化钡溶液(2.4.1.2),稀释至50ml摇匀。放置10min其浊度不得大于标
准。
标准是取7ml硫酸盐标准溶液(2.4.1.3),加入试剂与有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2.5 游离氯与溴的测定
2.5.1 试剂和溶液
2.5.1.1 碘化钾(GB 1272-77):10%(m/V)溶液。
2.5.1.2 碘(GB 675-77):0.001N标准溶液,按GB 601-77配制后,稀释100倍。
2.5.1.3 淀粉指示液:0.5%溶液按GB 603-77配制。
2.5.1.4 焦磷酸钠(HG3-1288-80):20%(m/V)溶液。
2.5.1.5 盐酸(GB 622-77)。
2.5.2 测定方法
吸取1ml试样,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22ml不含二氧化碳水稀释,加入1ml焦磷酸钠溶液
(2.5.1.4)、加入1ml碘化钾溶液(2.5.1.1)摇匀,再加入1ml淀粉溶液(2.5.1.3),振摇溶液,
其溶液蓝色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取1ml碘标准溶液(2.5.1.2),以1ml同样量的盐酸(2.5.1.5)代替试样,与试样同
时同样进行。
2.6 灼烧残渣的测定
2.6.1 试剂和溶液
2.6.1.1 硫酸(GB 625-77)。
2.6.2 测定方法
取20g试样,置于在550±10℃温度下灼烧至恒重的瓷坩埚中,加入0.1ml硫酸蒸干并灼
烧至恒重。
2.6.3 灼烧残渣百分含量(X3)按式(3)计算:
m1
X3=━━×100 ……………………………………………………(3)
m
式中:m1——灼烧残渣重量,g;
m——试样重量,g。
2.7 重金属的测定
2.7.1 试剂和溶液
2.7.1.1 氨水(GB 631-77):5N溶液。
取氨水(GB 631-77,约14N)179ml注入5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
2.7.1.2 氢氧化钠(GB 629-81):1N溶液,按GB 601-77配制。
2.7.1.3 盐酸(GB 622-77):7N溶液,取291.4ml的盐酸加入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2.7.1.4 盐酸(GB 622-77):2N溶液,取83.26ml盐酸加入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2.7.1.5 甘油(GB 687-77)。
2.7.1.6 硫代乙酰胺(HG3-970-76):40%(m/m)溶液。
2.7.1.7 甘油氢氧化钠混合液:15ml氢氧化钠溶液(2.7.1.2)加5ml水和20ml甘油
(2.7.1.5)混匀。
2.7.1.8 硫代乙酰胺试液:1ml甘油氢氧化钠混合液(2.7.1.7)与0.2ml硫代乙酰胺溶液
(2.7.1.6)混合,在水浴上加热20s混匀,冷却,立刻使用。
2.7.1.9 pH≈3.5乙酸盐缓冲溶液:取25g乙酸铵(GB 1292-77)溶解在25ml水中,
加38ml盐酸溶液(2.7.1.3)。用2N盐酸溶液(2.7.1.4)或氨水溶液(2.7.1.1)调整缓冲液pH
为3.5。
2.7.1.10 铅标准溶液(1ml溶液含0.01mg铅),按GB 602-77配制和标定。
2.7.2 测试方法
取4g试样,置于烧杯中,在水浴上蒸干,加24ml0.1N盐酸溶液(2.7.1.11)溶解,移入50ml
比色管中,稀释至25ml,加1.2ml硫代乙酰胺试液(2.7.1.8),加2ml乙酸盐缓冲溶液(2.7.1.9),
放置2min,其颜色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取2ml铅标准溶液(2.7.1.10)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2.7.3 重金属测定受铁离子干扰时,可按附录A重金属的测定方法测定。
2.8 砷含量的测定
2.8.1 试剂和溶液
2.8.1.1 盐酸(GB 622-77)。
2.8.1.2 碘化钾(GB 1272-77):15%(m/m)溶液。
2.8.1.3 氯化亚锡(GB 638-78):40%溶液,按GB 603-77配制。
2.8.1.4 无砷金属锌(GB 2304-80)。
2.8.1.5 乙酸铅棉花:按GB 603-77配制。
2.8.1.6 溴化汞试纸:按GB 603-77制备。
2.8.1.7 砷标准溶液:1ml溶液含0.001mg砷,按GB 602-77配制后稀释100倍。
2.8.2 仪器
一般试验室仪器:仪器装置按中国药典1977年版“砷盐检查法”。
2.8.3 测定方法
取2g试样,置于100ml锥形瓶中,加23ml水,4ml盐酸(2.8.1.1),5ml碘化钾溶液(2.8.1.2)
和5滴氯化亚锡溶液(2.8.1.3),在室温下静止10min,加2g无砷锌(2.8.1.4),立即将已装好
的乙酸铅棉花(2.7.1.5)及溴化汞试纸的玻璃管装上,维持25~30℃下进行反应,于暗处放
置1h,溴化汞试纸所呈颜色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取2ml砷标准溶液(2.8.1.7),加2g盐酸(2.8.1.1),其他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3 检验规则
3.1 本产品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每批出厂的产品,都必须符合本标准
的要求,并附有产品质量证书。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出厂日期、批号、净
重,食品添加剂定点生产许可证编号。
3.2 使用单位可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对所收到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
其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3 取样方法:产品用坛子装运时,用内径10mm玻璃管由总坛数的5%取样,小批时亦不
得少于三坛。产品用槽车装运时,应用耐酸排气取样器,从深度不同的上、中、下各部位取
样混匀。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带磨口塞的玻璃瓶中,每瓶不少于500ml样品,一瓶供检验用,
一瓶封存一个月。瓶上粘贴标签注明:制造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代表数量、时间、
地点、取样人。
3.4 如果检验如果不符合标准时,应加倍取样检验,检验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
标准时,整批产品应按不合格处理。
3.5 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处理。

4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4.1 盐酸须专用槽车、食用级聚乙烯塑料桶、玻璃钢衬里的容器或以专用陶瓷坛包装
容器外部应有食品添加剂——盐酸标志字样。
4.2 每批产品都应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食品工业用、生产厂名称、产品质量、生
产日期、净重、批号和本标准号。
4.3 贮存和运输中应避免有毒物质的污染。

附录A
重金属测定方法
(补充件)

采用(2.7)重金属的测定,当结果超过标准中(1.2)指标界限时,应考虑铁离子的干扰
在测定过程中,应先将铁离子在20%盐酸溶液中,以乙醚试剂萃取除铁方法,消除铁离子的
干扰。萃取后的盐酸溶液,蒸干后按重金属的测定(2.7)方法进行。

A1 试剂和溶液
A1.1 乙醚(HG 3-1002-76)。
A1.2 盐酸(GB 622-77):0.1N溶液,按GB 601-77配制和标定。
A2 仪器
A2.1 玻璃分液漏斗:容积200ml。
A3 分离去铁离子方法
称取4g样品,置于玻璃分离漏斗中,以水调整样品为20%盐酸溶液,每次以15ml乙醚
(A1.1)萃取、振摇。萃取二次,将铁离子除去。收取萃取后的盐酸溶液,置于100ml烧杯中
在水浴上蒸发至干涸。以2.4ml0.1N的盐酸溶液(A1.2)溶解并以少量水转移至比色管中,
以下步骤同重金属测定手续(2.7)方法。
标准是取2.0ml标准液(2.7.1.10),加相当于样品量的试剂盐酸,以水调整至20%盐酸
溶液。下一步与样品同时同样处理。
附录B
铁含量测定方法
(补充件)
铁含量的测定在使用时可依目视比色法。
B1 试剂和溶液
B1.1 硝酸(GB 626-77): 比重1.4。
B1.2 硫酸(GB 625-77): 20%(m/V)溶液。
B1.3 硫氰酸铵(GB 660-78): 10%(m/V)溶液。
B1.4 铁标准溶液(1ml含0.01mg铁):按GB 602-77配制, 使用时稀释10倍。
B1.5 盐酸(GB 622-77)。
B2 测定方法
移取10g试样, 置于内装50ml水的100ml容量瓶中, 稀释至刻度, 混匀。从中移取5ml
置于500ml比色管中, 加0.5ml硝酸(B1.1)、0.5ml(B1.2)硫酸和5ml硫氰酸铵(B1.3), 加水
至50ml混匀, 其颜色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分别取2.5ml和5ml铁标准溶液(B1.4)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锦西化工研究
院技术规口。
本标准由沈阳化工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恒春、高冰洁。
━━━━━━━━━━━━━━━━━━━━━━━━━━━━━━━━━━━━━━━
国家标准局 1986-09-06发布 1987-06-01实施

附件: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